


5月30日,中共湖南省委教育工委、湖南省教育厅“奋斗青春号”大思政课堂第一堂大课《奋斗》开讲,引导广大青年破解“青春之问”、表达“青春之声”、造就“青春之我”,学校第一时间组织师生认真收看学习。
课堂重温了李大钊在《晨钟报》创刊号上发表的《“晨钟”之使命》,毛泽东、蔡和森、萧子升三人在长沙成立的新民学会。三位导师带领同学们回到100余年前,重温中国共产党的启蒙故事,感受一百多年前中国青年的远大理想。目光回到当下,从“两弹一星”到载人航天,从探月工程到空间站巡天……通过学习“前辈们”的奋斗史诗,青年学子通过了解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奋斗故事,传承一代人的奋发拼搏精神。
辅导员詹佳认真收看了《奋斗》课堂,她表示“我们党是靠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起家的,一部党史就是一部磅礴伟力的奋斗史。互联网时代,应该创新形式,丰富载体,以这种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党的奋斗故事,引导大学生汲取党史中的奋斗力量并转化为躬行实践,引领奋进之路。”
课后,同学们踊跃发言,纷纷表示获益匪浅、感触颇深。汽机学院苏潇峰说“《奋斗》是一堂生动有趣、富有启发的大思政课堂,我从中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青年一代的关怀和厚爱,也感受到了青年一代所肩负的历史重任和光荣使命。我要担当起时代赋予的责任,努力学习、刻苦钻研、勇于创新、积极奉献,为国家发展、民族进步、人民幸福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。”土木学院詹彬说“黄粤林的故事让我深刻意识到无论是在事业还是生活中,我们都需要有奋斗精神,才能不断超越自己,实现自己的目标。而奋斗的过程中,我们也需要有信心和勇气,才能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退缩,不放弃。我也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。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,成为一名有用之才,让工程报国精神在祖国基建事业中熠熠生辉!”水利学院房朝玉说“李大钊先生一纸‘青春’觉醒青年意识,无数先辈在祖国大地挥洒青春,团结奋斗。如今,时代责任接续到我们肩上,我们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,将专业所学运用实践,以理论带动创新,在实践中求真知、探真理,真正成就一番事业。”
(图文/各学院 审/陶传谱)